端午节,粽子无疑迎来了其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。传统美食粽子今年又有哪些新花样?如何吃才能既营养又健康呢?
今年的粽子除了传统的红枣、豆沙、蛋黄等馅料,网红粽、特色粽依旧层出不穷。在电商平台上,新口味粽子大规模上新。从去年的“出道”生椰拿铁,到今年的生椰拿铁水晶流心粽,再到元气桃桃、芝士啵啵、葡萄牛乳、榛果太妃等奶茶口味粽子,这些时髦的口味让人目不暇接。
不止奶茶和咖啡,连可乐都能做成粽子。这种粽子不仅用可乐浸米,还能吃出可乐爆浆流心,真可谓是“粽”界创新。
除了上述时髦的口味,商家还推出了佛跳墙粽、黑松露粽、腐乳粽、麻辣小龙虾粽等数百种口味的端午节粽子,让人眼花缭乱。
然而,在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粽子的健康吃法。包粽子时,掌握“四少一多,杂粮为主”的大原则,即少油、少碱、少糖、少盐、多膳食纤维。在原料选择上,增加粽子的纤维质、膳食纤维含量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。
肉粽虽因咸香扑鼻受人们喜爱,但其缺点是饱和脂肪含量高。若能多用瘦肉,甚至以鸡肉、海鲜或鱼肉取代肥肉则更佳。豆沙粽通常热量较高,因此最好以植物油取代动物油脂,以降低粽子的热量。
食用粽子时,应充分加热,煮热变软后才能吃。粽子应趁热吃,加有油脂、肉类、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凉吃,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。正常成年女子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,男子最好不要超过5个。老年人和儿童应适量减少。吃粽子时,应搭配蔬菜、水果,如凉拌青菜、水果沙拉等,缓解胃肠道不适,促进胃肠道蠕动。
此外,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,也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,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。
粽子并非“老少皆宜”,对于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病人群、老年人和儿童、以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,应特别注意。粽子的选择、食用时机和搭配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,以确保在享受美味的同时,也能保障健康。
图片来源:
- [图片1] 覃庆和 摄
- [图片2] 施亚磊 摄
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您的端午节粽子选择和食用提供一些参考。